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第136號公告
關于批準對平武核桃、丹棱凍粑、峨眉山雪魔芋、福洪杏、會東松籽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平武核桃、丹棱凍粑、峨眉山雪魔芋、福洪杏、會東松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自即日起批準平武核桃、丹棱凍粑、峨眉山雪魔芋、福洪杏、會東松籽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由各地質檢機構實施保護。
一、平武核桃
(一)產地范圍。
平武核桃產地范圍為四川省平武縣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平武核桃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平武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平武核桃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1)。
二、丹棱凍粑
(一)產地范圍。
丹棱凍粑產地范圍為四川省丹棱縣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丹棱凍粑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丹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丹棱凍粑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2)。
三、峨眉山雪魔芋
(一)產地范圍。
峨眉山雪魔芋產地范圍為四川省峨眉山市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峨眉山雪魔芋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峨眉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峨眉山雪魔芋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3)。
四、福洪杏
(一)產地范圍。
福洪杏產地范圍為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清泉鎮、姚渡鎮、龍王鎮、福洪鄉、人和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福洪杏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福洪杏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4)。
五、會東松籽
(一)產地范圍。
會東松籽產地范圍為四川省會東縣會東鎮、新云鄉、長新鄉、撒者邑鄉、火山鄉、堵格鄉、坪塘鄉、姜州鄉、火石鄉、鐵柳鄉、龍樹鄉、小岔河鄉、洛佐鄉、嘎吉鄉、柏巖鄉、海壩鄉、淌塘鄉、鹿鶴村鄉、普咩鄉、巖壩鄉、新田鄉、江西街鄉、鉛鋅鎮、岔河鄉、雙堰鄉、發箐鄉、鐵廠溝鄉、新街鄉、馬龍鄉、紅果鄉、新龍鄉、紅巖鄉、魯吉鄉、溜姑鄉、黑嘎鄉、文箐鄉、松坪鄉、新山鄉、小街鄉、老口鄉、干海鄉、黃坪鄉、魯南鄉、拉馬鄉、雪山鄉、柏杉鄉、野租鄉4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會東松籽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會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會東松籽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5)。
特此公告。
附件:
1. 平武核桃質量技術要求
2. 丹棱凍粑質量技術要求
3. 峨眉山雪魔芋質量技術要求
4. 福洪杏質量技術要求
5. 會東松籽質量技術要求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附件1:
平武核桃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當地地方品種烏米子及適生的中晚熟品種。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范圍內海拔600m至1500m,土壤類型為黃壤、黃棕壤,土壤質地為沙壤土、壤土。土壤pH值6.5至7.5,土壤有機質含量≥1%,土層厚度≥30cm。
(三)栽植管理。
1.育苗;以當地鐵核桃、野核桃、普通核桃為砧木,嫁接繁殖。
2.栽植:栽植時間為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或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密度為每公頃栽植株數≤380株;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8:1。
3.施肥:以有機肥為主,1至5年生樹每公頃每年施用腐熟有機肥≥3.8噸;5至20年生樹每公頃每年施用腐熟有機肥≥18.5噸。
4.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加工及貯藏。
1.采收時期:青果皮由綠變黃,部分果皮頂部開裂,內褶壁變黑后分批采收。
2.加工:
(1)脫除青果皮:采用堆漚脫皮法或機械脫皮法脫除青果皮,不得使用藥劑脫皮法。堆漚脫皮法的堆漚厚度≤50cm,時間≤72小時,溫度控制在20℃至25℃,中途翻涼。
(2)漂洗處理:用清水漂洗處理,禁止使用藥劑漂白。
(3)干制處理:自然涼曬或烘干至種仁水分含量≤7%。
3.貯藏:常溫下貯藏期≤240天;低溫下貯藏期≤360天。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堅果近圓形,縫合線平,殼紋較淺,內褶壁不發達,易剝殼,能取整仁或半仁,種仁乳白或淡黃白色,飽滿,出仁率高,風味香濃,澀味淡。
2.理化指標:單果重≥16g,出仁率≥50%,種仁粗蛋白含量≥21.5%,粗脂肪含量≥61.5%。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2:
丹棱凍粑質量技術要求
(一)主要原料。
1.秈米:使用保護區范圍內生產的秈米,蛋白質含量7.5%至9.5%。
2.生產用水:使用保護區內的地下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二)加工工藝。
浸泡→磨漿→發酵→配料→成型→蒸制→涼粑→成品。
(三)加工要點。
1.浸泡:使用地下水浸泡秈米6至12小時。
2.發酵:將秈米磨好漿后與預留的已發酵好的母漿混合發酵,發酵12至36個小時。
3.蒸粑:將放有凍粑的蒸籠放置于已沸騰開水的容器內,蒸制時間30至35分鐘。
4.涼粑:自然冷卻至常溫。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整齊,無破損,粑體表面細潤,氣孔均勻,粉質細膩,組織松軟,味糯滋潤、清香爽滑、入口化渣。
2.理化指標:
項 目
指 標
水分(%) ≤
50.0
總糖(以葡萄糖計%)
9.0~13.0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3:
峨眉山雪魔芋質量技術要求
(一)魔芋種植。
1. 品種:花魔芋。
2.立地條件:保護區內海拔500m至1500m,土壤質地為壤土或砂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5%,土壤pH值6.0至6.8。
3.栽培管理:
(1)種塊選用: 種塊重量≥30g。
(2)種植時間:三月中下旬至四月下旬。
(3)種植密度:每公頃栽植株數≤30000株。
(4)肥水管理:每0.33ha至0.67ha魔芋種植地應有一個3m2至5m2的積糞池。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4.采收:植株枯黃倒苗后15d至30d開始采收,采收應在晴天進行。
(二)魔芋粉加工。
1.加工工藝流程:清洗去皮→切片→干制→粉碎分離。
2.加工要求:
(1)切片:切片厚度5mm至10mm。
(2)干制:自然干燥或人工烘干,干燥溫度≤60℃,含水率≤16%。
(三)生產用水。
保護區內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四)輔料要求。
秈米和食用堿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五)產品加工。
1.工藝流程:原料→加熱攪拌→制胚→熬煮→冷卻→冷凍→解凍 →脫水→干燥→成品。
2.加工要點:
(1)加熱攪拌:將水加熱到50℃至60℃,然后將魔芋粉和秈米粉的混合物均勻地加入鍋中進行加熱,加熱過程中要不停地攪拌。待鍋內混合物加熱至沸騰后,按1%比例加入食用堿。 魔芋粉、秈米粉、水比例為3:2:100。
(2)熬煮成型:成型后的魔芋胚投入開水鍋內熬煮15至20分鐘。
(3)冷卻:自然冷卻。
(4)冷凍:采用階梯冷凍方式,初次冷凍溫度-6℃至-10℃,時間20至24小時。二次冷凍溫度在-12℃至-17℃,時間36至40小時。
(5)解凍:常溫自然解凍。
(6)脫水:采用離心機脫水,脫水時間3至5分鐘。含水率25%至35%。
(7)干燥:采用兩段式干燥方式。初次干燥溫度50℃至60℃,時間20至24小時,二次干燥溫度70℃至80℃,時間12至16小時,含水率≤16%。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方塊形,呈蜂窩狀,表面平整,富有彈性,氣泡大小基本均勻;經水浸泡后,口感細膩,富有彈性,味道鮮美。
2.理化指標:
項 目
指 標
蛋白質% ≥
2.5
淀粉%
25.0~60.0
堿度(以NaOH計)% ≤
1.0
水分(%)≤
16.0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4:
福洪杏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當地原生黃杏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棕紫泥土、紅紫泥土,土層厚度≥50cm,土壤質地為砂壤或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2.0%,地下水位1.5m以下。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以毛桃、杏本砧為砧木嫁接繁殖。
2.定植:定植時間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和次年2月。
3.密度:每公頃栽植株數≤1650株。
4.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全年施腐熟有機肥≥30噸/公頃。
5.花果管理:葉果比≥15:1。
6.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
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面金黃或橙紅色,陽面有紅暈;果肉金黃,肉質細嫩多汁,酸甜爽口。
2.理化指標:單果重≥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可滴定酸含量1.0%至1.5%。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5:
會東松籽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華山松。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范圍內海拔高度為2000m至2800m,土層厚度大于60cm,土壤質地沙壤、壤土,土壤pH值6至6.5,土壤有機質含量≥1.5%。
(三)栽植技術要求。
1.采用營養袋Ⅰ、Ⅱ級苗木植苗造林。
2.造林時間:6月至8月雨季適時栽植。
3.初植密度:初植密度為3m×3m。
4.栽值方法:穴狀移栽,植樹穴規格40cm×40cm。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培育管理技術。
1.撫育間伐:造林后1至3年,每年9至10月實施一次中耕除草,在造林后的第7至10年實施第1次間伐,伐后每667m2(畝)保留50至60株;在第12至15年實施第2次間伐,伐后每667m2(畝)保留30至40株。
2.采收:最佳成熟時間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后,一個月內采摘完畢。
3.采后處理:將脫粒出來的松籽進行水選后晾曬。食用松籽水分保持在12%以下,長期貯藏水份應低于9%。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種皮黑褐色,有光澤;內種皮淺黃褐色;果仁白色,顆粒均勻光滑飽滿無皺痕,潔凈、粒大。
2. 理化指標:外種皮殼薄、易碎;果仁香氣濃郁、味甘。
項 目
指 標
含水量%
≤12
脂肪含量%
≥50
蛋白質含量%
≥21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平武核桃、丹棱凍粑、峨眉山雪魔芋、福洪杏、會東松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自即日起批準平武核桃、丹棱凍粑、峨眉山雪魔芋、福洪杏、會東松籽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由各地質檢機構實施保護。
一、平武核桃
(一)產地范圍。
平武核桃產地范圍為四川省平武縣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平武核桃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平武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平武核桃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1)。
二、丹棱凍粑
(一)產地范圍。
丹棱凍粑產地范圍為四川省丹棱縣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丹棱凍粑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丹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丹棱凍粑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2)。
三、峨眉山雪魔芋
(一)產地范圍。
峨眉山雪魔芋產地范圍為四川省峨眉山市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峨眉山雪魔芋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峨眉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峨眉山雪魔芋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3)。
四、福洪杏
(一)產地范圍。
福洪杏產地范圍為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清泉鎮、姚渡鎮、龍王鎮、福洪鄉、人和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福洪杏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福洪杏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4)。
五、會東松籽
(一)產地范圍。
會東松籽產地范圍為四川省會東縣會東鎮、新云鄉、長新鄉、撒者邑鄉、火山鄉、堵格鄉、坪塘鄉、姜州鄉、火石鄉、鐵柳鄉、龍樹鄉、小岔河鄉、洛佐鄉、嘎吉鄉、柏巖鄉、海壩鄉、淌塘鄉、鹿鶴村鄉、普咩鄉、巖壩鄉、新田鄉、江西街鄉、鉛鋅鎮、岔河鄉、雙堰鄉、發箐鄉、鐵廠溝鄉、新街鄉、馬龍鄉、紅果鄉、新龍鄉、紅巖鄉、魯吉鄉、溜姑鄉、黑嘎鄉、文箐鄉、松坪鄉、新山鄉、小街鄉、老口鄉、干海鄉、黃坪鄉、魯南鄉、拉馬鄉、雪山鄉、柏杉鄉、野租鄉4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志使用。
會東松籽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會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會東松籽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見附件5)。
特此公告。
附件:
1. 平武核桃質量技術要求
2. 丹棱凍粑質量技術要求
3. 峨眉山雪魔芋質量技術要求
4. 福洪杏質量技術要求
5. 會東松籽質量技術要求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附件1:
(一)品種。
當地地方品種烏米子及適生的中晚熟品種。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范圍內海拔600m至1500m,土壤類型為黃壤、黃棕壤,土壤質地為沙壤土、壤土。土壤pH值6.5至7.5,土壤有機質含量≥1%,土層厚度≥30cm。
(三)栽植管理。
1.育苗;以當地鐵核桃、野核桃、普通核桃為砧木,嫁接繁殖。
2.栽植:栽植時間為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或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密度為每公頃栽植株數≤380株;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8:1。
3.施肥:以有機肥為主,1至5年生樹每公頃每年施用腐熟有機肥≥3.8噸;5至20年生樹每公頃每年施用腐熟有機肥≥18.5噸。
4.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加工及貯藏。
1.采收時期:青果皮由綠變黃,部分果皮頂部開裂,內褶壁變黑后分批采收。
2.加工:
(1)脫除青果皮:采用堆漚脫皮法或機械脫皮法脫除青果皮,不得使用藥劑脫皮法。堆漚脫皮法的堆漚厚度≤50cm,時間≤72小時,溫度控制在20℃至25℃,中途翻涼。
(2)漂洗處理:用清水漂洗處理,禁止使用藥劑漂白。
(3)干制處理:自然涼曬或烘干至種仁水分含量≤7%。
3.貯藏:常溫下貯藏期≤240天;低溫下貯藏期≤360天。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堅果近圓形,縫合線平,殼紋較淺,內褶壁不發達,易剝殼,能取整仁或半仁,種仁乳白或淡黃白色,飽滿,出仁率高,風味香濃,澀味淡。
2.理化指標:單果重≥16g,出仁率≥50%,種仁粗蛋白含量≥21.5%,粗脂肪含量≥61.5%。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2:
(一)主要原料。
1.秈米:使用保護區范圍內生產的秈米,蛋白質含量7.5%至9.5%。
2.生產用水:使用保護區內的地下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二)加工工藝。
浸泡→磨漿→發酵→配料→成型→蒸制→涼粑→成品。
(三)加工要點。
1.浸泡:使用地下水浸泡秈米6至12小時。
2.發酵:將秈米磨好漿后與預留的已發酵好的母漿混合發酵,發酵12至36個小時。
3.蒸粑:將放有凍粑的蒸籠放置于已沸騰開水的容器內,蒸制時間30至35分鐘。
4.涼粑:自然冷卻至常溫。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整齊,無破損,粑體表面細潤,氣孔均勻,粉質細膩,組織松軟,味糯滋潤、清香爽滑、入口化渣。
2.理化指標:
項 目 | 指 標 |
水分(%) ≤ | 50.0 |
總糖(以葡萄糖計%) | 9.0~13.0 |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3:
(一)魔芋種植。
1. 品種:花魔芋。
2.立地條件:保護區內海拔500m至1500m,土壤質地為壤土或砂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5%,土壤pH值6.0至6.8。
3.栽培管理:
(1)種塊選用: 種塊重量≥30g。
(2)種植時間:三月中下旬至四月下旬。
(3)種植密度:每公頃栽植株數≤30000株。
(4)肥水管理:每0.33ha至0.67ha魔芋種植地應有一個3m2至5m2的積糞池。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4.采收:植株枯黃倒苗后15d至30d開始采收,采收應在晴天進行。
(二)魔芋粉加工。
1.加工工藝流程:清洗去皮→切片→干制→粉碎分離。
2.加工要求:
(1)切片:切片厚度5mm至10mm。
(2)干制:自然干燥或人工烘干,干燥溫度≤60℃,含水率≤16%。
(三)生產用水。
保護區內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四)輔料要求。
秈米和食用堿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五)產品加工。
1.工藝流程:原料→加熱攪拌→制胚→熬煮→冷卻→冷凍→解凍 →脫水→干燥→成品。
2.加工要點:
(1)加熱攪拌:將水加熱到50℃至60℃,然后將魔芋粉和秈米粉的混合物均勻地加入鍋中進行加熱,加熱過程中要不停地攪拌。待鍋內混合物加熱至沸騰后,按1%比例加入食用堿。 魔芋粉、秈米粉、水比例為3:2:100。
(2)熬煮成型:成型后的魔芋胚投入開水鍋內熬煮15至20分鐘。
(3)冷卻:自然冷卻。
(4)冷凍:采用階梯冷凍方式,初次冷凍溫度-6℃至-10℃,時間20至24小時。二次冷凍溫度在-12℃至-17℃,時間36至40小時。
(5)解凍:常溫自然解凍。
(6)脫水:采用離心機脫水,脫水時間3至5分鐘。含水率25%至35%。
(7)干燥:采用兩段式干燥方式。初次干燥溫度50℃至60℃,時間20至24小時,二次干燥溫度70℃至80℃,時間12至16小時,含水率≤16%。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方塊形,呈蜂窩狀,表面平整,富有彈性,氣泡大小基本均勻;經水浸泡后,口感細膩,富有彈性,味道鮮美。
2.理化指標:
項 目 | 指 標 |
蛋白質% ≥ | 2.5 |
淀粉% | 25.0~60.0 |
堿度(以NaOH計)% ≤ | 1.0 |
水分(%)≤ | 16.0 |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4:
(一)品種。
當地原生黃杏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棕紫泥土、紅紫泥土,土層厚度≥50cm,土壤質地為砂壤或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2.0%,地下水位1.5m以下。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以毛桃、杏本砧為砧木嫁接繁殖。
2.定植:定植時間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和次年2月。
3.密度:每公頃栽植株數≤1650株。
4.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全年施腐熟有機肥≥30噸/公頃。
5.花果管理:葉果比≥15:1。
6.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
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面金黃或橙紅色,陽面有紅暈;果肉金黃,肉質細嫩多汁,酸甜爽口。
2.理化指標:單果重≥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可滴定酸含量1.0%至1.5%。
3.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附件5:
(一)品種。
華山松。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范圍內海拔高度為2000m至2800m,土層厚度大于60cm,土壤質地沙壤、壤土,土壤pH值6至6.5,土壤有機質含量≥1.5%。
(三)栽植技術要求。
1.采用營養袋Ⅰ、Ⅱ級苗木植苗造林。
2.造林時間:6月至8月雨季適時栽植。
3.初植密度:初植密度為3m×3m。
4.栽值方法:穴狀移栽,植樹穴規格40cm×40cm。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培育管理技術。
1.撫育間伐:造林后1至3年,每年9至10月實施一次中耕除草,在造林后的第7至10年實施第1次間伐,伐后每667m2(畝)保留50至60株;在第12至15年實施第2次間伐,伐后每667m2(畝)保留30至40株。
2.采收:最佳成熟時間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后,一個月內采摘完畢。
3.采后處理:將脫粒出來的松籽進行水選后晾曬。食用松籽水分保持在12%以下,長期貯藏水份應低于9%。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種皮黑褐色,有光澤;內種皮淺黃褐色;果仁白色,顆粒均勻光滑飽滿無皺痕,潔凈、粒大。
2. 理化指標:外種皮殼薄、易碎;果仁香氣濃郁、味甘。
項 目 | 指 標 |
含水量% | ≤12 |
脂肪含量% | ≥50 |
蛋白質含量% | ≥21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調整完善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和實施要求的公告(2019-10-18)
- 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人選名單公示公告(2019-08-01)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食品中匹可硫酸鈉的測定》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2019-07-08)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電子營業執照亮照系統上線運行的公告(2019-07-08)
- 2019年第7號國家標準公告(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