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立體化高效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編者按
全國市場監管系統信用監管工作座談會日前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行。會議指出,2024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聚焦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中心任務,著力推動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信用監管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25年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制約信用監管發展的關鍵問題,緊扣“建、歸、用”關鍵環節,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推進信用監管改革向縱深發展。會上,河南、黑龍江等8個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作交流發言。從本期起,本報將陸續介紹8省(區、市)的經驗做法,以饗讀者。
2024年,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按照市場監管總局信用提升三年行動、信用體系建設創新試點等工作部署,推進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以“三覆蓋”為目標實施分類管理
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納入市(地)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及主要責任目標,督考結合,高位推動,結合實際動態調整指標、拓展應用范圍、完善管理機制。
覆蓋全部經營主體。踐行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使命,彰顯糧食大省擔當,構建體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特點的指標體系,依法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有序推進企業、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企業指標體系已迭代至3.0版,實施范圍覆蓋全量經營主體。
覆蓋聯席會議全部成員單位。制發第四版聯查事項清單及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案,實施“一業一查”,成員單位由29個增加至39個,行業領域綜合監管事項由51個增加至90個,檢查事項由84個增加至753個。省市縣三級全部成員單位全面應用分類結果制定聯查計劃,分類結果應用率達到98%。
覆蓋市場監管系統全部業務條線。市場監管系統內部,價格監管等15個業務條線全面應用通用分類結果制定年度抽查計劃;餐飲、知識產權等6個條線結合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對本條線分級分類監管進行部署,校外配餐單位全部建立信用檔案,形成專通結合一體推進格局。
以“三創新”為手段優化監管模式
強化數據賦能,積極依托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不斷創新、優化監管模式。
創新開展監測預警指揮調度。制定22條預警規則進行警示信息監測。2024年派發預警任務279批次。將有關指標納入智慧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進行指揮調度,超過閾值自動研判、派發任務,市(地)以“雙隨機”方式核查處置。2024年度自動派發指揮調度任務13批次,涉及監管對象4257戶。
創新推行觸發式“沙盒監管”。試點建立“四新”低風險企業“沙盒監管”對象庫并動態管理,日常監管以投訴舉報、轉辦交辦的“觸發式”檢查為主,并實行容錯機制,給予一年“包容期”。試點以來,實施觸發式檢查12次,規避風險24個,解決問題12個,將5戶未年報企業移出“沙盒”。
創新建立“白名單”制度。探索將廣告產業信用聯盟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抽查比例由3%以上降至1%,并以網絡監測、書面檢查等非現場檢查為主,除投訴舉報、數據監測發現問題、轉辦交辦案件線索等情形外,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實現“無事不擾”。
以“三推動”為方向拓展應用場景
推動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向其他領域拓展,與企業年報、信用修復、信用評價等市場監管業務深度融合。
推動在企業年報中拓展應用。按照風險等級分類推進企業年報,對C類、D類采取約談等方式督促年報。2024年,累計對27.42萬戶企業實施約談和定期督促。
推動在信用修復中拓展應用。制定信用修復操作指引,以C、D兩類企業為重點,加強分類指導,實現信用修復一件事全程網辦,共辦理4108件。
推動在信用評價中拓展應用。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的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試點工作,深入調查研究,聚力攻堅突破。在原有“雙隨機”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基礎上,整合優勢資源,爭取將人民銀行、金融、電力等部門納入試點單位,按照“11+42”模式開展綜合評價,即11個部門參與聯合發文,42個部門參與結果運用,形成整體推進合力。
在市場監管部門業務基礎上,多方征求意見,在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和代碼中心指導下,構建公共資源交易、政府采購、融資增信、醫療保障、便捷服務等22個評價結果運用場景,大幅提升個體工商戶獲得感和滿意度。在挖掘自身潛力基礎上,充分借助“外腦”力量,聘請哈工大、哈理工專家參與構建指標體系,開展5輪運算驗證,確保評價結果科學、公正。在原有監管指標體系基礎上,多方歸集數據資源,有效整合市場監管、稅務、人社、金融、營商等部門數據5660余萬條,根據實際設定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44個,科學賦予權重。
編輯點評
本文系統介紹了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在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方面的創新實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文章重點呈現了“三覆蓋”目標、“三創新”手段和“三推動”方向的立體化監管體系,充分體現了信用監管的精準化和智能化特征。
黑龍江做法的核心價值在于:一是構建了覆蓋全主體、全成員單位、全業務條線的分類管理體系,特別是針對糧食安全等重點領域形成特色指標;二是創新性運用監測預警、“沙盒監管”、“白名單”等差異化監管手段,實現精準監管與包容審慎的平衡;三是將信用分類深度融入年報、信用修復、信用評價等業務流程,形成監管閉環。特別是對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的試點探索,整合多部門資源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為全國信用監管創新提供了有益經驗。
這些實踐不僅提升了監管效能,優化了營商環境,更通過信用賦能促進了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是深化市場監管改革的生動實踐,對完善現代市場監管體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劉志峰
編者按
全國市場監管系統信用監管工作座談會日前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行。會議指出,2024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聚焦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中心任務,著力推動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信用監管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25年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制約信用監管發展的關鍵問題,緊扣“建、歸、用”關鍵環節,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推進信用監管改革向縱深發展。會上,河南、黑龍江等8個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作交流發言。從本期起,本報將陸續介紹8省(區、市)的經驗做法,以饗讀者。
2024年,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按照市場監管總局信用提升三年行動、信用體系建設創新試點等工作部署,推進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以“三覆蓋”為目標實施分類管理
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納入市(地)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及主要責任目標,督考結合,高位推動,結合實際動態調整指標、拓展應用范圍、完善管理機制。
覆蓋全部經營主體。踐行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使命,彰顯糧食大省擔當,構建體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特點的指標體系,依法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有序推進企業、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企業指標體系已迭代至3.0版,實施范圍覆蓋全量經營主體。
覆蓋聯席會議全部成員單位。制發第四版聯查事項清單及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案,實施“一業一查”,成員單位由29個增加至39個,行業領域綜合監管事項由51個增加至90個,檢查事項由84個增加至753個。省市縣三級全部成員單位全面應用分類結果制定聯查計劃,分類結果應用率達到98%。
覆蓋市場監管系統全部業務條線。市場監管系統內部,價格監管等15個業務條線全面應用通用分類結果制定年度抽查計劃;餐飲、知識產權等6個條線結合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對本條線分級分類監管進行部署,校外配餐單位全部建立信用檔案,形成專通結合一體推進格局。
以“三創新”為手段優化監管模式
強化數據賦能,積極依托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不斷創新、優化監管模式。
創新開展監測預警指揮調度。制定22條預警規則進行警示信息監測。2024年派發預警任務279批次。將有關指標納入智慧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進行指揮調度,超過閾值自動研判、派發任務,市(地)以“雙隨機”方式核查處置。2024年度自動派發指揮調度任務13批次,涉及監管對象4257戶。
創新推行觸發式“沙盒監管”。試點建立“四新”低風險企業“沙盒監管”對象庫并動態管理,日常監管以投訴舉報、轉辦交辦的“觸發式”檢查為主,并實行容錯機制,給予一年“包容期”。試點以來,實施觸發式檢查12次,規避風險24個,解決問題12個,將5戶未年報企業移出“沙盒”。
創新建立“白名單”制度。探索將廣告產業信用聯盟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抽查比例由3%以上降至1%,并以網絡監測、書面檢查等非現場檢查為主,除投訴舉報、數據監測發現問題、轉辦交辦案件線索等情形外,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實現“無事不擾”。
以“三推動”為方向拓展應用場景
推動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向其他領域拓展,與企業年報、信用修復、信用評價等市場監管業務深度融合。
推動在企業年報中拓展應用。按照風險等級分類推進企業年報,對C類、D類采取約談等方式督促年報。2024年,累計對27.42萬戶企業實施約談和定期督促。
推動在信用修復中拓展應用。制定信用修復操作指引,以C、D兩類企業為重點,加強分類指導,實現信用修復一件事全程網辦,共辦理4108件。
推動在信用評價中拓展應用。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的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試點工作,深入調查研究,聚力攻堅突破。在原有“雙隨機”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基礎上,整合優勢資源,爭取將人民銀行、金融、電力等部門納入試點單位,按照“11+42”模式開展綜合評價,即11個部門參與聯合發文,42個部門參與結果運用,形成整體推進合力。
在市場監管部門業務基礎上,多方征求意見,在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和代碼中心指導下,構建公共資源交易、政府采購、融資增信、醫療保障、便捷服務等22個評價結果運用場景,大幅提升個體工商戶獲得感和滿意度。在挖掘自身潛力基礎上,充分借助“外腦”力量,聘請哈工大、哈理工專家參與構建指標體系,開展5輪運算驗證,確保評價結果科學、公正。在原有監管指標體系基礎上,多方歸集數據資源,有效整合市場監管、稅務、人社、金融、營商等部門數據5660余萬條,根據實際設定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44個,科學賦予權重。
編輯點評
本文系統介紹了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在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方面的創新實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文章重點呈現了“三覆蓋”目標、“三創新”手段和“三推動”方向的立體化監管體系,充分體現了信用監管的精準化和智能化特征。
黑龍江做法的核心價值在于:一是構建了覆蓋全主體、全成員單位、全業務條線的分類管理體系,特別是針對糧食安全等重點領域形成特色指標;二是創新性運用監測預警、“沙盒監管”、“白名單”等差異化監管手段,實現精準監管與包容審慎的平衡;三是將信用分類深度融入年報、信用修復、信用評價等業務流程,形成監管閉環。特別是對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的試點探索,整合多部門資源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為全國信用監管創新提供了有益經驗。
這些實踐不僅提升了監管效能,優化了營商環境,更通過信用賦能促進了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是深化市場監管改革的生動實踐,對完善現代市場監管體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劉志峰
- 北京智能餐飲經營許可備案超300個點位(2025-05-09)
- 安徽宣城“三辦三新”賦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2025-05-09)
- 寧夏開展信用修復服務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2025-05-09)
- 廣西北海首批“八桂食安”機器人志愿者上崗(2025-05-09)
- 以知識產權強區建設推動“四鏈融合”福州高新區突出知識產權示范引領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