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消費者權益 書寫為民情懷
2024年以來,江西省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暢通維權渠道,推動社會共治。全市系統執法人員在商場超市里“較真”,在田間地頭“較勁”,在疑難投訴里“較板眼”,讓每一件投訴都有回音,讓每一筆損失都有追償,讓每一次消費都有尊嚴。截至目前,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各類投訴舉報76370件。
快速響應,讓維權“跑”在糾紛前頭
今年3月17日晚,宜春市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值班室接到緊急來電,一名群眾食用某品牌速凍水餃出現腹瀉癥狀。用時20分鐘左右,該局食品股股長胡健攜檢測設備抵達現場。
“當時已是深夜11點,我們兵分3路,封存涉事產品,送樣檢測,連夜排查進貨渠道。”胡健回憶說。凌晨3時,檢測結果顯示水餃菌落總數超標10倍;清晨6時,執法人員順藤摸瓜,在郊區倉庫查獲100余箱過期改標產品;上午9時,全區發出下架通知,避免了更大范圍擴散的風險。
這場閃電戰,是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工作理念的一個生動縮影,全市系統持續完善消費維權快速響應機制,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讓“市監藍”真正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安心色”。
4月9日,宜春市市場監管局宜陽新區分局接到消費者張女士投訴,反映其與宜春城區某家居定制企業簽訂3萬元裝修合同,后因爭議提出退款,但商家以“合同無明確條款所交款項為定金”為由拒絕退款。多次調解未果后,該分局組建專項調查組,召開案情分析會,實地核查合同條款、施工記錄,多次約談企業負責人,責令經營者全額退還違規收取的消費者款項,并開展后續調查處理。
創新機制,用智慧筑牢安全防線
在袁州區,消費者掃碼查看豬肉“身份證”已成習慣。2024年,袁州區市場監管局推出“食安溯源碼”,從生豬養殖、屠宰運輸到超市銷售,22個環節信息全部公開。
“去年我們查處一起注水肉案件,靠的就是這個碼。”該局執法人員袁博講述,某攤販將正規渠道進貨的溯源碼撕下,貼到私宰肉上。執法人員掃描后發現,該碼對應的生豬早在半月前已屠宰完畢,由此順藤摸瓜端掉3個黑窩點。目前,“一碼溯源”已覆蓋宜春中心城區85%的農貿市場。
“過去檢測農藥、化肥要送省城南昌,現在家門口就能搞定!”4月11日,在宜春市市場監管局直屬單位宜春市檢驗檢測中心,技術人員正在為消費者檢測復合肥超標值。據了解,該中心整合市場監管、高校、企業等多渠道檢測資源,積極打造檢測中心矩陣,目前共提供427項產品及1359個參數的惠民檢測。
暖心服務,把維權工作做到消費者心坎上
“老鄉,買化肥要看登記證號,就像看人的身份證。”4月7日,在宜春市萬載縣茭湖鄉集市,萬載縣市場監管局的執法車輛被村民團團圍住。這輛配備檢測儀、打印機、調解室的改裝中巴,每周穿梭在偏遠山村,提供消費維權服務。
今年3月,宜春市上高縣南港鎮茶農劉德發購買的新型茶葉殺青機頻繁故障,廠家卻以“操作不當”拒賠。正當他準備認栽時,上高縣市場監管局執法車輛開進村里。技術人員拆機發現核心部件系二手翻新,最終廠家不僅退貨退款,還賠償誤工費2萬元。如今,該局這輛車已行程4.2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一圈,被村民稱為“移動的公平秤”。
面對老年群體維權難,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采用“長輩調解模式”。在袁州區鼓樓社區,65歲的調解員楊紅英正用方言講解“保健品”騙局:“那些說‘包治百病’的,咱們扭頭就走!”
從市井街巷到阡陌鄉野,從指尖云端到跨省聯動,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用創新破題、以情懷作答,將消費維權寫在熱氣騰騰的生活里,刻進老百姓的口碑中。
宜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歐陽琨表示,該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強作風,促發展”理念,主動將消費維權工作融入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去考量、去謀劃,健全消費者組織機構、深化放心消費“宜行動”、強化消費教育宣傳引導、推進消費維權部門協調,持續創建放心舒心滿意的消費環境。
2024年以來,江西省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暢通維權渠道,推動社會共治。全市系統執法人員在商場超市里“較真”,在田間地頭“較勁”,在疑難投訴里“較板眼”,讓每一件投訴都有回音,讓每一筆損失都有追償,讓每一次消費都有尊嚴。截至目前,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各類投訴舉報76370件。
快速響應,讓維權“跑”在糾紛前頭
今年3月17日晚,宜春市袁州區市場監管局值班室接到緊急來電,一名群眾食用某品牌速凍水餃出現腹瀉癥狀。用時20分鐘左右,該局食品股股長胡健攜檢測設備抵達現場。
“當時已是深夜11點,我們兵分3路,封存涉事產品,送樣檢測,連夜排查進貨渠道。”胡健回憶說。凌晨3時,檢測結果顯示水餃菌落總數超標10倍;清晨6時,執法人員順藤摸瓜,在郊區倉庫查獲100余箱過期改標產品;上午9時,全區發出下架通知,避免了更大范圍擴散的風險。
這場閃電戰,是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工作理念的一個生動縮影,全市系統持續完善消費維權快速響應機制,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讓“市監藍”真正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安心色”。
4月9日,宜春市市場監管局宜陽新區分局接到消費者張女士投訴,反映其與宜春城區某家居定制企業簽訂3萬元裝修合同,后因爭議提出退款,但商家以“合同無明確條款所交款項為定金”為由拒絕退款。多次調解未果后,該分局組建專項調查組,召開案情分析會,實地核查合同條款、施工記錄,多次約談企業負責人,責令經營者全額退還違規收取的消費者款項,并開展后續調查處理。
創新機制,用智慧筑牢安全防線
在袁州區,消費者掃碼查看豬肉“身份證”已成習慣。2024年,袁州區市場監管局推出“食安溯源碼”,從生豬養殖、屠宰運輸到超市銷售,22個環節信息全部公開。
“去年我們查處一起注水肉案件,靠的就是這個碼。”該局執法人員袁博講述,某攤販將正規渠道進貨的溯源碼撕下,貼到私宰肉上。執法人員掃描后發現,該碼對應的生豬早在半月前已屠宰完畢,由此順藤摸瓜端掉3個黑窩點。目前,“一碼溯源”已覆蓋宜春中心城區85%的農貿市場。
“過去檢測農藥、化肥要送省城南昌,現在家門口就能搞定!”4月11日,在宜春市市場監管局直屬單位宜春市檢驗檢測中心,技術人員正在為消費者檢測復合肥超標值。據了解,該中心整合市場監管、高校、企業等多渠道檢測資源,積極打造檢測中心矩陣,目前共提供427項產品及1359個參數的惠民檢測。
暖心服務,把維權工作做到消費者心坎上
“老鄉,買化肥要看登記證號,就像看人的身份證。”4月7日,在宜春市萬載縣茭湖鄉集市,萬載縣市場監管局的執法車輛被村民團團圍住。這輛配備檢測儀、打印機、調解室的改裝中巴,每周穿梭在偏遠山村,提供消費維權服務。
今年3月,宜春市上高縣南港鎮茶農劉德發購買的新型茶葉殺青機頻繁故障,廠家卻以“操作不當”拒賠。正當他準備認栽時,上高縣市場監管局執法車輛開進村里。技術人員拆機發現核心部件系二手翻新,最終廠家不僅退貨退款,還賠償誤工費2萬元。如今,該局這輛車已行程4.2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一圈,被村民稱為“移動的公平秤”。
面對老年群體維權難,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采用“長輩調解模式”。在袁州區鼓樓社區,65歲的調解員楊紅英正用方言講解“保健品”騙局:“那些說‘包治百病’的,咱們扭頭就走!”
從市井街巷到阡陌鄉野,從指尖云端到跨省聯動,宜春市市場監管部門用創新破題、以情懷作答,將消費維權寫在熱氣騰騰的生活里,刻進老百姓的口碑中。
宜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歐陽琨表示,該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強作風,促發展”理念,主動將消費維權工作融入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去考量、去謀劃,健全消費者組織機構、深化放心消費“宜行動”、強化消費教育宣傳引導、推進消費維權部門協調,持續創建放心舒心滿意的消費環境。
- 北京智能餐飲經營許可備案超300個點位(2025-05-09)
- 安徽宣城“三辦三新”賦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2025-05-09)
- 寧夏開展信用修復服務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2025-05-09)
- 廣西北海首批“八桂食安”機器人志愿者上崗(2025-05-09)
- 以知識產權強區建設推動“四鏈融合”福州高新區突出知識產權示范引領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