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政策解讀

推動新時代水下考古科學發展

2023年11月16日 08:18????信息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

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了《水下考古工作規程(2023年)》(以下簡稱《規程》),對水下考古工作作出規范。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就相關情況接受了記者專訪。

問: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水下考古工作規程(2023年)》,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規程》編制印發的背景和過程。

答:水下考古和水下文物保護工作一直是我國文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考古工作,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迅猛,取得重要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實施,241處水下文物點調查確認,北礁沉船遺址等5處水下文物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山東、福建等省劃定水下文物保護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海基地一期交付使用、二期籌備建設,南海基地落成揭牌,第一艘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號投入使用,我國水下考古設施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水下考古探測關鍵技術及海洋出水木質文物保護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成果迭出。“南海Ⅰ號”發掘提取各類遺物18萬余件,甲午海戰沉艦調查確認致遠艦、經遠艦、來遠等艦,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入塢,南海1500米深度調查確認沉船,重大項目亮點頻出。

考古工作標準體系是提升考古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是確保考古工作科學、規范開展的有力保障。2022年,國家文物局印發《“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提出要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印發《水下考古工作規程》,健全考古工作標準體系。早在1984年,我國就頒布了《田野考古工作規程(試行)》,2009年,又對其進行修訂,田野考古工作規范逐步完善,這也為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礎。2011年,國家文物局委托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現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組織編制《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編制單位完成《規程》文本編制后,持續組織在10余處水下考古調查項目、3處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開展試行工作,并結合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深海考古等最新技術與成果,不斷對文本進行修改、完善。過程中還廣泛吸收國內外水下考古相關成果和文物管理部門、水下考古機構、專家及一線水下考古專業人員的意見建議,最終形成了印發稿。

問:《規程》有哪些主要內容?

答:《規程》共分正文、附錄和表格樣式三部分內容。正文包括總則、項目實施單位和項目負責人職責、水下考古調查、水下考古發掘、出水文物現場保護與管理、資料整理、成果發布、資料管理、水下考古安全管理9章,以水下考古工作流程為主線,歸納吸收水下考古、海洋考古理論、技術和方法,結合最新的考古技術、數據記錄要求,以及田野考古、海洋物探、潛水安全等相關規范成果,明確了水下考古工作不同階段的原則、目的、內涵和操作要點,在此基礎上突出和強調了作業主體權責、出水文物的管理、現場保護和水下考古安全。附錄主要介紹了水下考古作業、采集及取樣、記錄、出水文物現場保護管理、資料整理、潛水安全管理6項工作的技術要點。參考表格樣式則列舉了水下考古工作中常用的21個表格樣式實例。

問:《規程》作為我國針對水下考古工作制定的首部行業規范,請問有哪些特點?

答:《規程》突出水下考古工作的技術規范,明確了水下考古技術要點、統一數據采集標準、考古記錄等方面內容和要求,同時強調與其他涉海管理部門的工作銜接,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規程》適應新時代考古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求,強調水下考古中的文物保護原則,堅持水下考古工作服從文物保護的需要,加強出水文物的現場保護。《規程》在資料整理、成果發布、資料管理中對水下考古研究、讓文物活起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推動考古成果的價值發掘與展示利用。《規程》重視水下考古作業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水下考古工作安全系數,降低作業風險。

《規程》立足于國內外水下考古實踐基礎,是我國水下考古創立30多年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國首個指導水下考古業務工作的規范性文件。《規程》的制定和推廣將在規范水下考古工作、健全考古工作標準體系、加強水下文物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考古行業科學、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將借《規程》印發之機,引導和督促廣大水下考古工作者,秉持科學嚴謹作風,促進水下考古工作規范化、專業化和科學化,切實發揮好《規程》對考古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五月婷婷亞洲綜合色色 | 亚洲性色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综合色婷婷7月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欧美 | 一级似看大片中文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