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設?有哪些指標?錢從哪來?——解讀《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的《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21日對外發布。美麗河湖的內涵是什么?如何建設各美其美的美麗河湖?記者采訪了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劉靜。
劉靜介紹,美麗河湖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
水資源方面,具有穩定的補給水源,水體流動性較好,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穩定實現“有河有水”;
水生態方面,河湖水域及其緩沖帶生態環境功能得到維持或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種得到重現,穩定實現“有魚有草”;
水環境方面,流域內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質實現根本好轉或水質穩定達到優良,公眾的景觀、休閑等親水需求得到較好滿足,人民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穩定實現“人水和諧”。
此次印發的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0年,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劉靜說,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組織制定國家層面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共確定2573個河湖水體,基本覆蓋我國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社會關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庫。如長江干流6300余公里、黃河干流5400余公里實現全覆蓋,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210個重點湖庫覆蓋90%以上。同時,鼓勵地方因地制宜將群眾身邊的小微水體等納入保護與建設范圍。
在目標設置上,行動方案聚焦近三年重點任務,從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細化制定了15項目標。同時,充分考慮地方工作基礎和承受能力,重點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行動方案進一步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作出系統部署。
入河排污口整治是一個“牛鼻子”,可以通過溯源等,進一步有的放矢進行治理。行動方案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措施,提出到2027年,建成排污口監測監管體系。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比較分散、容易反復,是當前工作中面臨的挑戰之一。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綜合效能顯著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60%以上,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在生態流量保障方面,行動方案明確了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有關要求。
記者了解到,生態流量是指為保證河流生態服務功能,用以維持或恢復江河湖庫生態系統基本結構與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跨省重點河湖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完成已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確定(核定)工作,有序推進其他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確定(核定)工作。
在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行動方案著重部署提升河湖生態系統健康水平,促進“人水和諧”。
據介紹,我國已經連續三年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黃河流域也開展了水生態考核的相關探索。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有所提升,黃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基本建立。
美麗河湖建設離不開資金和技術。對此,行動方案提出,在科技支持方面,加強水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強化關鍵技術研究,發揮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劉靜表示,在資金保障方面,中央財政積極支持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引導和鼓勵地方財政及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同時,倡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的《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21日對外發布。美麗河湖的內涵是什么?如何建設各美其美的美麗河湖?記者采訪了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劉靜。
劉靜介紹,美麗河湖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
水資源方面,具有穩定的補給水源,水體流動性較好,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穩定實現“有河有水”;
水生態方面,河湖水域及其緩沖帶生態環境功能得到維持或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種得到重現,穩定實現“有魚有草”;
水環境方面,流域內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質實現根本好轉或水質穩定達到優良,公眾的景觀、休閑等親水需求得到較好滿足,人民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穩定實現“人水和諧”。
此次印發的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0年,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劉靜說,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組織制定國家層面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共確定2573個河湖水體,基本覆蓋我國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社會關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庫。如長江干流6300余公里、黃河干流5400余公里實現全覆蓋,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210個重點湖庫覆蓋90%以上。同時,鼓勵地方因地制宜將群眾身邊的小微水體等納入保護與建設范圍。
在目標設置上,行動方案聚焦近三年重點任務,從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細化制定了15項目標。同時,充分考慮地方工作基礎和承受能力,重點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行動方案進一步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作出系統部署。
入河排污口整治是一個“牛鼻子”,可以通過溯源等,進一步有的放矢進行治理。行動方案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措施,提出到2027年,建成排污口監測監管體系。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比較分散、容易反復,是當前工作中面臨的挑戰之一。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綜合效能顯著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60%以上,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在生態流量保障方面,行動方案明確了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有關要求。
記者了解到,生態流量是指為保證河流生態服務功能,用以維持或恢復江河湖庫生態系統基本結構與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跨省重點河湖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完成已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確定(核定)工作,有序推進其他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確定(核定)工作。
在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行動方案著重部署提升河湖生態系統健康水平,促進“人水和諧”。
據介紹,我國已經連續三年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黃河流域也開展了水生態考核的相關探索。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有所提升,黃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基本建立。
美麗河湖建設離不開資金和技術。對此,行動方案提出,在科技支持方面,加強水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強化關鍵技術研究,發揮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劉靜表示,在資金保障方面,中央財政積極支持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引導和鼓勵地方財政及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同時,倡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 怎么建設?有哪些指標?錢從哪來?——解讀《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025-05-22)
- 國家疾控局有關負責人就《世界衛生組織大流行協定》答記者問(2025-05-22)
-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10個基點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2025-05-22)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介紹《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有關情況(2025-05-21)
- 事關交能融合發展,交通運輸部這樣安排推進(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