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系列報道太原:多維賦能守護百姓菜籃子安全
農貿市場和超市的農產品質量管控水平,與百姓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近年來,山西省太原市市場監管局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切入,聚焦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緊盯市內七大農批市場和大型超市,構建起“快速檢測+信息公示+溯源管理”的全鏈條監管體系。這一體系從源頭上保障了太原市民菜籃子的安全,為全國食用農產品源頭監管提供了可借鑒的太原模式。
政府主導:構建嚴密監管網絡
在山西屯匯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屯匯市場)食品快檢室的外墻上,“監管護航服務興商”8個藍色大字格外醒目。該公司食品安全總監劉偉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作為一級批發市場,屯匯市場總建筑面積達1200畝。在太原市市場監管局的統一部署下,2024年初,市場快檢室按照“四統一”標準完成全面升級改造。如今,屯匯市場日均檢測量近200批次,實現商戶3日全覆蓋。市場嚴格執行“先檢后進”制度,對不合格產品100% 銷毀并溯源,市場內的商戶也可主動送檢。
目前,太原市共有7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自2024年起,太原市將“菜籃子”安全與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深度融合,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責任體系,以分層分級、層級對應的方式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各縣(市、區)對屬地農批市場、集貿市場等經營主體開展拉網式摸底,依據經營規模和保障范圍將主體劃分為B、C、D三級,分別由縣鄉村三級干部定點包保。
在硬件上,2023年底起,太原市市場監管局啟動農批市場快檢室標準化建設工程,對新建快檢室和原有實驗室同步實施提檔升級改造。全市7個農批市場累計投入225萬余元,按照“統一裝修形象、建設規范、檢測標準、公示結果”的“四統一”要求,完成從場地規劃、設備配置到檢測項目拓展的全流程標準化改造。檢測項目從傳統3項農殘速測拓展至包括瘦肉精在內的23項指標,單個樣品檢測時間從40分鐘壓縮至10分鐘。檢測數據實時上傳至公示系統,消費者掃碼即可查詢選購商品的檢測詳情。
為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工作,太原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廣食品抽檢信息公示碼的“一戶一碼”溯源公示。農批市場通過推進“一戶一碼”使用,不斷提高快檢大數據共享、分析和應用。當天抽樣檢測結束后,檢測信息實時上傳到“商戶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詢快檢信息。值得關注的是,太原市目前實現了7個農批市場檢測報告互認機制,形成“數據多跑路、商戶少跑腿”的監管新范式。
商戶受益:質量信譽雙提升
“老板,你這肉沒瘦肉精吧?”6月29日,記者在山西九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走訪時,一位消費者向經營生豬肉的李大哥詢問。李大哥指著門口說:“俺說沒有也不算,咱掃這個碼就知道合格不合格。”
記者看到,這家店在門口和過道上都貼著“食品抽檢信息查詢碼”,用微信掃碼后,檢測結果直接顯示在手機上,檢測項目有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注水等4項,結果顯示均為陰性、合格。抽樣時間是6月28日,進貨渠道、采樣備注等信息也一目了然。點擊“商戶信息”就可以了解到經營者的詳細信息。如果消費者覺得不滿意或者有問題,還能直接點擊“投訴”進行反映。
李大哥從事豬肉批發生意多年。他告訴記者,以前市場快檢體系不完善,再加上各種傳聞,消費者對肉的質量心存疑慮,時常會問“你這肉是不是注水的”“有沒有‘狠活兒’”“安全不”,這讓李大哥有些無奈,空口無憑,很難讓消費者完全放心。
自太原市大力推進農批市場食品快檢和“一戶一碼”后,情況大為改觀。市場和市場監管局經常對農產品進行抽檢,檢測結果實時上傳到系統,消費者來買或者小商戶來批發時,只要拿出手機一掃,產品檢測報告結果一目了然。“自從有了這個碼,我們就主動讓顧客先掃碼驗證再購買,大家都放心。”李大哥笑著說,“現在做零售的商戶看到我們的肉經常檢測合格,也愿意從我們這進貨。”
山西九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譚江表示,隨著監管部門和市場對入場農產品的檢測力度加大,消費者也慢慢形成了買東西要掃碼查看的習慣,經營者為了能夠順利銷售產品,就主動從源頭把控質量,選擇優質供應商和產品。
百姓安心:科技護航餐桌安全
6月28日下午5時,記者來到太原市興華街一家超市,店里水果專柜上醒目地擺放著“水果農殘快檢結果+產地追溯公示”的二維碼,消費者隨時可以掃碼查看。記者掃描二維碼后,手機上出現了“查詢日期”和“蔬果分類”兩個選項,查詢日期可以查到近一個月來的檢測結果,分類則可選擇水果或蔬菜。點擊確認后檢測結果就顯示在屏幕上,內容包括產地、檢測項目、檢驗結果,還特別標明了水果的糖度實測值是中糖還是低糖,方便消費者選擇。
正在購買水果的消費者鄧女士告訴記者,她每次來買水果和蔬菜都會掃描二維碼,然后把二維碼截圖保存。“現在到沒這個二維碼的地方買水果蔬菜都覺得不放心。”鄧女士說。
屯匯市場快檢室負責人呂晶晶告訴記者,以前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只能通過外觀判斷好壞,對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隱患無從知曉?,F在消費者通過二維碼即可輕松獲取農產品的檢測信息,從而做出更加科學、安全的消費決策。
針對快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太原建立了“溯源—處置—報告”全鏈條管控機制。太原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監管科科長王晉容告訴記者,市場開辦方需詳細記錄供應單位、樣品信息等關鍵數據,依據入場質量安全協議對問題產品實施自行銷毀或無害化處理,并進行銷毀錄像和拍照記錄,第一時間向屬地監管部門報備,從源頭上阻斷不合格農產品流通渠道。王晉容表示,目前,太原市7個農批市場已有1651戶實現了“一戶一碼”。2025年上半年,太原市7個農批市場已累計快檢食用農產品78085批次,問題產品處置率保持100%。
經驗推廣:打造食品安全示范
太原市的舉措得到了高度重視和廣泛推廣。2025年,山西省政府將“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全面實行農產品快速檢測”列入2025年民生實事名單,太原市政府將“推動農產品快速檢測向大型連鎖超市和網絡平臺延伸,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放心”列入2025年民生實事之一。
《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中“嚴守消費安全底線”要求,要“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加強群眾關切的米面油、肉蛋奶等重點食品監管”。山西省和太原市的做法為進一步提升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管控水平提供了有益參考,也充分彰顯了山西省在踐行“四個最嚴”要求上的積極探索與顯著成效。
今年2月,山西省市場監管局與財政廳聯合印發《2025年全省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全面實行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設定的工作目標,2025年,山西省將完成63家大型農批市場快檢室的提檔升級和快檢能力提升,計劃完成約100萬批次的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覆蓋所有農批市場、入場銷售者以及食用農產品品種。同時,建設山西省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信息平臺,實現自檢、抽查檢測和監督抽檢結果的比對分析,并與主體信用關聯,推動實施“三檢聯動”。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農貿市場和超市的農產品質量管控水平,與百姓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近年來,山西省太原市市場監管局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切入,聚焦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緊盯市內七大農批市場和大型超市,構建起“快速檢測+信息公示+溯源管理”的全鏈條監管體系。這一體系從源頭上保障了太原市民菜籃子的安全,為全國食用農產品源頭監管提供了可借鑒的太原模式。
政府主導:構建嚴密監管網絡
在山西屯匯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屯匯市場)食品快檢室的外墻上,“監管護航服務興商”8個藍色大字格外醒目。該公司食品安全總監劉偉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作為一級批發市場,屯匯市場總建筑面積達1200畝。在太原市市場監管局的統一部署下,2024年初,市場快檢室按照“四統一”標準完成全面升級改造。如今,屯匯市場日均檢測量近200批次,實現商戶3日全覆蓋。市場嚴格執行“先檢后進”制度,對不合格產品100% 銷毀并溯源,市場內的商戶也可主動送檢。
目前,太原市共有7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自2024年起,太原市將“菜籃子”安全與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深度融合,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責任體系,以分層分級、層級對應的方式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各縣(市、區)對屬地農批市場、集貿市場等經營主體開展拉網式摸底,依據經營規模和保障范圍將主體劃分為B、C、D三級,分別由縣鄉村三級干部定點包保。
在硬件上,2023年底起,太原市市場監管局啟動農批市場快檢室標準化建設工程,對新建快檢室和原有實驗室同步實施提檔升級改造。全市7個農批市場累計投入225萬余元,按照“統一裝修形象、建設規范、檢測標準、公示結果”的“四統一”要求,完成從場地規劃、設備配置到檢測項目拓展的全流程標準化改造。檢測項目從傳統3項農殘速測拓展至包括瘦肉精在內的23項指標,單個樣品檢測時間從40分鐘壓縮至10分鐘。檢測數據實時上傳至公示系統,消費者掃碼即可查詢選購商品的檢測詳情。
為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工作,太原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廣食品抽檢信息公示碼的“一戶一碼”溯源公示。農批市場通過推進“一戶一碼”使用,不斷提高快檢大數據共享、分析和應用。當天抽樣檢測結束后,檢測信息實時上傳到“商戶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詢快檢信息。值得關注的是,太原市目前實現了7個農批市場檢測報告互認機制,形成“數據多跑路、商戶少跑腿”的監管新范式。
商戶受益:質量信譽雙提升
“老板,你這肉沒瘦肉精吧?”6月29日,記者在山西九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走訪時,一位消費者向經營生豬肉的李大哥詢問。李大哥指著門口說:“俺說沒有也不算,咱掃這個碼就知道合格不合格。”
記者看到,這家店在門口和過道上都貼著“食品抽檢信息查詢碼”,用微信掃碼后,檢測結果直接顯示在手機上,檢測項目有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注水等4項,結果顯示均為陰性、合格。抽樣時間是6月28日,進貨渠道、采樣備注等信息也一目了然。點擊“商戶信息”就可以了解到經營者的詳細信息。如果消費者覺得不滿意或者有問題,還能直接點擊“投訴”進行反映。
李大哥從事豬肉批發生意多年。他告訴記者,以前市場快檢體系不完善,再加上各種傳聞,消費者對肉的質量心存疑慮,時常會問“你這肉是不是注水的”“有沒有‘狠活兒’”“安全不”,這讓李大哥有些無奈,空口無憑,很難讓消費者完全放心。
自太原市大力推進農批市場食品快檢和“一戶一碼”后,情況大為改觀。市場和市場監管局經常對農產品進行抽檢,檢測結果實時上傳到系統,消費者來買或者小商戶來批發時,只要拿出手機一掃,產品檢測報告結果一目了然。“自從有了這個碼,我們就主動讓顧客先掃碼驗證再購買,大家都放心。”李大哥笑著說,“現在做零售的商戶看到我們的肉經常檢測合格,也愿意從我們這進貨。”
山西九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譚江表示,隨著監管部門和市場對入場農產品的檢測力度加大,消費者也慢慢形成了買東西要掃碼查看的習慣,經營者為了能夠順利銷售產品,就主動從源頭把控質量,選擇優質供應商和產品。
百姓安心:科技護航餐桌安全
6月28日下午5時,記者來到太原市興華街一家超市,店里水果專柜上醒目地擺放著“水果農殘快檢結果+產地追溯公示”的二維碼,消費者隨時可以掃碼查看。記者掃描二維碼后,手機上出現了“查詢日期”和“蔬果分類”兩個選項,查詢日期可以查到近一個月來的檢測結果,分類則可選擇水果或蔬菜。點擊確認后檢測結果就顯示在屏幕上,內容包括產地、檢測項目、檢驗結果,還特別標明了水果的糖度實測值是中糖還是低糖,方便消費者選擇。
正在購買水果的消費者鄧女士告訴記者,她每次來買水果和蔬菜都會掃描二維碼,然后把二維碼截圖保存。“現在到沒這個二維碼的地方買水果蔬菜都覺得不放心。”鄧女士說。
屯匯市場快檢室負責人呂晶晶告訴記者,以前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只能通過外觀判斷好壞,對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隱患無從知曉?,F在消費者通過二維碼即可輕松獲取農產品的檢測信息,從而做出更加科學、安全的消費決策。
針對快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太原建立了“溯源—處置—報告”全鏈條管控機制。太原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監管科科長王晉容告訴記者,市場開辦方需詳細記錄供應單位、樣品信息等關鍵數據,依據入場質量安全協議對問題產品實施自行銷毀或無害化處理,并進行銷毀錄像和拍照記錄,第一時間向屬地監管部門報備,從源頭上阻斷不合格農產品流通渠道。王晉容表示,目前,太原市7個農批市場已有1651戶實現了“一戶一碼”。2025年上半年,太原市7個農批市場已累計快檢食用農產品78085批次,問題產品處置率保持100%。
經驗推廣:打造食品安全示范
太原市的舉措得到了高度重視和廣泛推廣。2025年,山西省政府將“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全面實行農產品快速檢測”列入2025年民生實事名單,太原市政府將“推動農產品快速檢測向大型連鎖超市和網絡平臺延伸,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放心”列入2025年民生實事之一。
《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中“嚴守消費安全底線”要求,要“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加強群眾關切的米面油、肉蛋奶等重點食品監管”。山西省和太原市的做法為進一步提升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管控水平提供了有益參考,也充分彰顯了山西省在踐行“四個最嚴”要求上的積極探索與顯著成效。
今年2月,山西省市場監管局與財政廳聯合印發《2025年全省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全面實行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設定的工作目標,2025年,山西省將完成63家大型農批市場快檢室的提檔升級和快檢能力提升,計劃完成約100萬批次的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覆蓋所有農批市場、入場銷售者以及食用農產品品種。同時,建設山西省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信息平臺,實現自檢、抽查檢測和監督抽檢結果的比對分析,并與主體信用關聯,推動實施“三檢聯動”。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 天津文旅商圈滿意度調查啟動(2025-07-10)
- 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啟動護航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動”(2025-07-10)
- “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系列報道太原:多維賦能守護百姓菜籃子安全 (2025-07-10)
- 廣西玉林多措并舉推動香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07-09)
- 為學校食堂定制“信用安全鎖”(2025-07-09)